在近日的2023全球創新大會上,新型顯示產業骨干龍頭企業天馬發布了包括高PPI玻璃基Micro-LED顯示技術在內的多項創新技術。在這個以“技術創新”為主題的時代里,再次詮釋了天馬的“創新力量。”
強化Micro-LED產業協同 加快商業化進程
下一步,天馬的關鍵技術創新之路會走向哪?
毫無疑問,在這條路上,天馬將首要向目標瞄向了Micro-LED,并試圖通過協同合作方式推動Micro-LED產業的商業化進程。
Micro-LED因具有更高穩定性、更長壽命、更高亮度,以及更低能耗等特性,在透明顯示、無限拼接等應用場景方面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,是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的顯示技術之一。在這次創新大會上,天馬發布的高PPI玻璃基Micro-LED顯示技術,實現1.63英寸403PPI主動式Micro-LED顯示屏,該技術具備高清晰色彩、高效能特色,可廣泛應用于各種智能穿戴和移動終端。就同類型技術的研發進程來看,天馬Micro-LED產業是走在時代前沿的。
天馬董事長彭旭輝在回顧天馬四十周年以及展望天馬未來時提到了Micro-LED。他表示,Micro-LED被業內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,在技術創新方面,目前天馬研發的Micro-LED 拼接顯示、透明顯示、柔性顯示等,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。目前天馬正通過匯集全產業鏈的創新資源,加速了Micro-LED技術的商業化進程。
彭旭輝認為,獨行快,眾行遠。在極顯探索與極致創新的道路上,天馬不僅要做出自己的技術核心競爭力,形成真正的創造力,還攜手伙伴,協同創新成長,共攀產業高峰。這也正是天馬作為一家全球優秀顯示企業所擔負的職責和使命。“對于新技術的探索與創新,如果我們能協同更多行業伙伴一起參與,便能大大提升產業化效率,加快商業化的步伐。”
此次創新大會中,天馬特聘中國科學院鄭有炓院士為科技顧問,與嘉庚創新實驗室就Micro-LED技術開發進行戰略合作簽約,同時天馬與嘉庚創新實驗室合建的Micro-LED聯合研究院成功揭牌。
Micro-LED產線已打通大部分技術細節 預計明年點亮
Micro-LED從出現至今,已有數年時間,一開始臺廠更為關注該項技術的推進,后來陸廠也跟進。天馬從2017年開始就涉足Micro-LED技術領域,2021年,天馬聯合上下游100多家廠商共同成立了行業首個Micro-LED生態聯盟;2022年,天馬又投資了11億元,建設了國內首條Micro-LED全制程產線,打造了領先的Micro-LED技術創新研發平臺、產品應用開發平臺及全行業開放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。
天馬Micro-LED研究院副院長席克瑞在接受液晶網等媒體采訪時介紹,天馬從2017年開始布局Micro-LED技術領域,技術路線更加聚焦于新技術,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收窄到半年到一年左右水平。“從量產角度來看,這取決于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。就整個行業發展的準備情況來說,包括天馬在內的頭部企業,事實上在這一塊的判斷可能是在2025年、2026年有一個小批量量產爬坡的過程。”
席克瑞指出,但在這期間還要看整個行業對Micro-LED的接受度,以及顯示芯片、工程化良率效率等技術的突破程度,此外,真正要落地到產品化的話可能還需要工業化的設計。對于天馬,盡管Micro-LED尚未大規模投入商業應用,但天馬已經在技術和產能上做準備,并為該技術應用提出了兩大方向,一個是車載顯示,一個大屏顯示。比如在車載顯示上,天馬發揮Micro-LED技術的透明特性,在提升芯片效率和熱穩定性上努力,大屏顯示上,發揮Micro-LED技術的無邊框特性。
席克瑞透露,天馬Micro-LED產線的目標是明年點亮投產,目前已經打通70%-80%的量產化工藝技術細節,未來這條產線可以滿足小批量的需求。
對于應用場景方面,天馬微電子研發中心、非顯業務部總經理、Micro-LED研究院院長秦鋒認為,Micro-LED是一個全新的技術,現有所有的場景形態都可以嘗試,從零點幾寸到無限大都可以覆蓋,這些特性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,未來可能會拓展新的應用場景,也就是說未來Micro-LED應用無限可能。
天馬正在加快推進Micro-LED領域技術和工藝的開發,目前已在高PPI、透明、曲面、窄邊框、透明度可調等技術方向取得重大突破,具備行業領先的技術能力,并和全球頭部車企、國內頂尖PID終端廠商、頭部消費品牌客戶均展開創新項目合作。此外,天馬合資投建的從巨量轉移到顯示模組全制程Micro-LED產線預計明年將具備小批量出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