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一季度,宏觀政策驅動品牌采購積極,電視面板市場迎 “開門紅”,部分廠商出貨創新高。群智咨詢(Sigmaintell)數據顯示,京東方(BOE)一季度出貨首次超過1700萬片,達到歷史季度出貨新高點;TCL華星(CSOT)三月出貨逼近500萬片,創單月出貨新高;友達(AUO)三月出貨突破160萬片,成為自2021年以來單月出貨最好表現。
來到二季度,關稅大棒下終端消費信心走弱,下游艱難與上游繁榮之間的明顯反差,使得電視面板需求環境令人擔憂。一方面,經過兩個月的博弈后,美國對等關稅執行面迎來90天過渡期,品牌采購節奏前移的步調和范圍明顯收斂,備貨情緒由積極轉向觀望。另一方面,國內“以舊換新”對TV需求的邊際效應轉弱。因此,二季度品牌采購環比收縮。群智咨詢(Sigmaintell)預測數據顯示,二季度Top9品牌采購需求下滑至4060萬片,環比下降2.4%。
面對下游環境疲態初顯,面板廠商以產能調整對沖需求降溫。短期,頭部面板廠商啟動 “五一”控產助力二季度供需風險軟著陸;而長期,電視面板產能的持續整合并購,能有效提升供應效率和話語權。
為應對品牌采購下調,供應端“五一“減產計劃逐步明確。整體而言,假期控產主要集中在頭部面板廠,且各廠商控產策略亦有不同。京東方(BOE),主要通過減少TV產能配比進行面板供應控制。盡管TV面板需求降溫,但筆記本等IT應用需求走強,支撐G8.5稼動率穩定。同時,在超大尺寸高產能消化率的加持下,G8.6產能控制力度較小。G10.5控產力度較強,預計將通過部分產線休假以及增加非量產投片擠壓TV面板供應。TCL華星(CSOT),部分高世代產線放假7天以控制電視面板產出。在各條高世代線中,t1以及G10.5計劃通過放假7天控制TV面板產出;同時,t2受超大尺寸產能升級改造影響實際投片下降;其他產線則通過減少TV面板投片實現供應減少。惠科(HKC),部分產線放假5天疊加壓縮TV生產,面板產能可控。HKC二季度產能整體可控,其中H1前期受到氣體泄漏影響三月~四月產能受損,因此五月減產力度有限;其他產線計劃在“五一”休假以控制TV面板整體供應。

需求支撐下,中國臺灣廠商二季度產能穩健。友達(AUO)客戶需求相對穩健,疊加與TCL品牌合作關系逐步增強,二季度產能維持良好水平。群創(Innolux)一季度受到地震影響供應受限及庫存水位降至健康偏低水平,二季度稼動率小幅恢復。
根據群智咨詢(Sigmaintell)數據,受頭部面板廠商假期控產影響,五月稼動率降低至81%。此外,夏普(SDPG)同樣計劃假期控產并進行歲修影響其五月稼動率不足80%。整體來看,二季度全球LCD TV面板高世代線稼動率下降至83%。

供需環境:在上下游相向調整中,二季度供需有望動態平衡
從控產效果來看,需求降溫背景下的“五一”控產,短期助力電視面板市場供需維持動態平衡。群智咨詢(Sigmaintell)“供需模型”測算數據顯示,二季度全球LCD TV面板市場供需比(面積維度)為5.7%,供需平衡。但受關稅政策影響,部分品牌外銷成本壓力環比增加,而渠道短期仍需穩定零售價格以保護銷量,因此品牌控本訴求凸顯,面板價格預計將進入平緩調整周期。但不能忽略的是,此次控產存在區域不均衡性,因此面板廠商庫存恐增加至健康偏高水平。

產能并購:供應資源再集中,客戶資源再分配
除日常的按需生產外,面板資源的整并能長期優化供應端運營效益的穩健爬升。因此,在電視面板投資步伐放緩背景下,產能并購將成為影響供應格局的主要方式。2025年4月1日起,TCL華星(CSOT)正式接管LG顯示(LGD)廣州LCD產線運營。自此,中國大陸面板廠商電視面板產能份額將進一步增加至75%左右,尤其主流尺寸32英寸和55英寸供應資源集中度進一步提升。與此同時,此次并購對上下游廠商策略均帶來一定挑戰。一方面,如何推進更靈活的策略以平衡當下LCD TV面板競爭格局,是當下頭部面板廠商首要考慮的問題。另一方面,隨著整體供應集中度的提升,尤其55英寸供應資源高度聚集,客戶資源將迎來再分配。繼廣州產線的資源整并后,面板市場并購重組或將繼續,推動LCD TV面板資源“馬太效應”進一步增強。誠然,“按需控產“和”高度集中“是電視面板市場的穩定器。但需注意的是,盡管當前關稅政策尚未直接波及上游面板產業,但下游整機廠商的盈利壓力陡然增加,因此產業鏈的利潤分布失衡現象恐進一步加劇,而利潤的不均衡性會從源頭抑制需求的持續釋放。因此,群智咨詢(Sigmaintell)認為,除了“按需生產,動態控產”以外,激活大尺寸需求以更高效的提拉產能韌性,并靈活平衡產業鏈利潤是面板市場穩健增長的長效之策。